• 今日汇率:1欧元= 7.862348元人民币

  • 中资企业重塑塞尔维亚百年铜矿

    海外网 发表于:2024-05-16 赞一个(0) 收藏     分享到朋友圈     0 1344

    “截至2023年底,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4.98亿美元,缴纳税费近5亿美元,社会贡献达8.5亿美元,直接或间接创造就业岗位超过9000个……”不久前塞尔维亚紫金铜业有限公司举办媒体开放日活动介绍了博尔铜矿项目在短短5年间取得的巨大成就,博尔铜矿已然成为塞尔维亚当之无愧的经济增长引擎。

    百年老矿重焕生机

    中国紫金矿业集团旗下的塞尔维亚紫金铜业有限公司连续多年跻身塞尔维亚前三大主要出口商,社会经济效益有目共睹。不过,在紫金矿业集团接手之前,博尔铜矿却是另一番景象。

    成立于1903年的塞尔维亚国有企业RTB博尔铜矿,在鼎盛时期曾是全欧洲第一大铜矿,被誉为“欧洲明珠”。但自1999年以后,因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博尔铜矿遭遇了它的至暗时期,RTB博尔铜矿一度濒临破产。

    面对困境,塞尔维亚政府曾将博尔铜矿出售给德国法国企业,希望他们能够扭转颓势,但这些外资公司仅对矿山易开采、品位高的部分进行粗放式开发,之后便不再进行投资。2010年,感觉无利可图的外资企业将博尔铜矿交还给塞尔维亚政府。因资金缺乏、技术落后和管理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博尔铜矿经营日益困难,负债日趋严重,最困难的时候甚至无法按期支付员工工资。企业的不景气也导致博尔市发展动力不足,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不得不外出务工,博尔铜矿的员工人数从高峰时期的2万人减少到只剩下4000余人。

    2018年底,紫金矿业通过国际招投标成功中标博尔铜矿,当年12月份增资3.5亿美元,获得博尔铜矿公司63%的股份,随后进行大规模技改扩建。得益于紫金矿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创新,博尔铜矿多个项目超预期建成投产,企业仅用1年时间就实现扭亏为盈。2019年3月份,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看到博尔铜矿在短短几个月内发生的喜人变化后,情不自禁地表示,“紫金矿业让百年矿山涅槃重生,这就是中资企业投资塞尔维亚的成功典范”!

    “污染之城”重现绿地蓝天

    矿产资源开发开采、冶炼等过程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博尔铜矿却有“花园式生态矿山”之称,项目颗粒物排放浓度达到欧盟和塞尔维亚环境治理标准

    2018年12月份重组前,博尔铜矿设备多数老旧,经常发生故障,气体超标排放,废水处理能力不足,粉尘污染严重,管理粗放,整体生态环境状况极差,博尔市一度被称作“污染之城”。

    博尔铜矿项目负责人丘国柱向记者表示,紫金矿业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由合资公司累计投入2.23亿美元开展环境生态治理,在已经稳定的排土场、尾矿库实施绿化面积313万平方米,种植苗木55万株。

    通过对铜矿老排土场和多座尾矿库的植被恢复、生态环境再造后,花、鸟、虫、兽陆续回归,并逐渐实现自然演替,生物多样性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大力建设和完善废水处理系统,新建各类收集池和回抽系统,将老企业原来直接外排的废水、渗水进行回抽处理或回用,河流水质显著改善,主干河流主要重金属污染因子浓度较2018年下降97%以上;通过投资1亿美元实施冶炼厂环保提升工程,特别是烟气收集处理设施和尾气脱硫处理系统在冶炼厂建成并成功投入使用,博尔地区的二氧化硫超标天数由2014年的156天降至2023年的0天。

    如今,博尔市空气质量、水环境大幅改善,百年矿城重焕绿色生机,博尔市也由过去的“污染之城”蜕变为现在的“光明之城”“绿色之城”。

    丘国柱介绍,塞尔维亚紫金铜业有限公司目前员工总数6165人,其中塞方员工多达6000人,员工本地化率达97.3%。5年来,公司积极解决当地就业问题,新增招聘了2900名本地员工,同步开展本地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工作,过去5年共有766名本地员工得到晋升,员工平均月净收入比塞尔维亚社会平均工资高45%,比2018年紫金矿业进驻前员工平均工资高87%,5年来公司员工薪酬复合增长率为17%,员工幸福感和获得感持续增强。

    不仅如此,公司始终坚持“开发矿业,造福社会”共同发展理念,持续加大社区帮扶力度,力争使更多社区居民因紫金矿业的发展而受益。通过实施“紫金与博尔、马伊丹佩克共同发展”社区共建计划,公司在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公益扶贫等领域投入603万美元,开展了211项捐赠,先后策划实施了“美丽社区”计划、“为了未来”教育发展计划、“健康卫士”医疗发展计划、“健康饮水工程”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公益项目。

    丘国柱向记者介绍,在位于博尔铜矿约15公里处,是紫金矿业在塞经营的另一世界级铜金矿丘卡卢—佩吉铜金矿。自收购后,紫金矿业即按照“塞尔维亚第一座现代化绿色矿山”高标准开展建设工作。未来5年,紫金矿业在塞投资规划达40亿美元至50亿美元,直接就业总数将突破1万人,力争到2030年矿产铜产能突破45万吨,助力塞尔维亚发展成为欧洲第一大产铜国,为欧洲提供铜等绿色新能源金属。 (蔡 淳)


    来源:海外
    版权声明 凡标明奋斗在意大利编译的文章,均为奋大独家编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快速回复

    高级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陆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