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水果加上糖经过熬煮之后就会变成果酱了呢?这是因为水果里面含有果胶和有机酸,果胶、酸和糖在高温下会产生凝胶作用。而想要做出好吃的果酱,(技巧 1) 最理想的比例,是每 100g 果酱里,果胶占 0.7-1.6g,有机酸 0.2-0.3g (或者 ph 值 2.8-3.5),糖 60-68g 的范围内。(这里的糖度 65%是安全界限,如少于 65%容易滋生酵母菌,但若是家庭冷藏在一周内食用也可以降低糖度。长时间保存则必须 65%以上。)
但不同的水果所含的果胶量不一样,酸度也不一样,为了说明粗略做了个表:
(注:这里的百分比含量测定都是整个果实而非可食用部分,在算配方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另外,这里的数据都是指成熟的水果。(技巧 2) 制作果酱的话,比起熟透的果实,稍微有些不成熟的水果或者刚刚成熟的水果是最好的,因为它们含有更多的果胶和有机酸。
简单的来说,
果胶含量较高的水果有:青苹果(未成熟苹果)、柠檬、柑橘、柿子
果胶含量中等的水果有:浆果类如蓝莓、覆盆子等
果胶含量较低的水果有:梨、草莓、红苹果、猕猴桃、芒果等。
像蓝莓、覆盆子这样的浆果,果胶含量很高,PH 值也在 3-4 之间不需要另外添加有机酸,只需要加糖煮一下,等汁水渗出来就可以熄火了非常简单。(技巧 3) 初学者的话,推荐使用青苹果或者浆果做果酱。
而那些本身果胶含量较低的水果,常会加入柠檬汁来增强凝胶作用。(技巧 4) 柠檬汁是做果酱的好帮手,除了增强凝胶作用外,还可以调整酸度和改善果酱风味,另外还可以抗氧化以阻止水果变色。如果自己吃懒得榨汁也不在意计量,那么柠檬切片放入锅中一起熬煮也是可以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过量的酸性会使果胶失效。若水果本来就比较酸的话,可以适当减少柠檬汁的用量。粗略的比例是:
a. 低酸的水果大概需要一整个柠檬或者 30-40 毫升柠檬汁;
. 中等酸度的水果只要半个柠檬就足够了;
c. 高酸水果则不需要。
此外,(技巧 5) 也可以将浆果和低果胶含量水果混合熬煮达到平衡,如将覆盆子和草莓一起熬煮做混合果酱也不错。
至于其他的添加剂,酸的添加也可以用食用柠檬酸或食用苹果酸,果胶的添加若没有果胶粉,使用吉利丁也行,不过我觉得自家吃不那么讲究那么不用这些都可以。 如果要添加粉末状果胶,那么必须要先和一部分细砂糖混合均匀后再加入,以免单独加入果胶时造成果胶粉凝聚,不易搅散。
下面放几张我做过的果酱来看图说明。
制作果酱的首先一个重要步骤是腌渍,即将水果洗净、切块之后,加入砂糖、(技巧 6) 拌匀后放置几个小时。上图是腌渍的是大黄(没错,使用蔬菜也可以做酱),下图是草莓。
前面也提过的,糖量可以适当增减,如果需要长期保存,那么百分比不能低于 65%。如果是放冰箱里短期内食用,那么你减少一半用量也没有关系。除了砂糖,也可以使用其他的糖类例如蜂蜜。事实上,在欧洲出现的最早的果酱就是用蜂蜜与果肉混合制成的,不妨一试。
腌渍好之后以小火将糖和水果熬煮至粘稠状态。(技巧 7) 熬煮时需要不停搅拌,以免糊底。
含水量少的水果如苹果,熬煮时可加些水。
草莓、蓝莓和大黄。
熬呀熬呀熬呀熬,搅呀搅呀搅呀搅。
怎么样判断果酱已经煮好了呢?
果酱的浓缩终点为熬煮至温度达 104 摄氏度,此时糖度应为 65 度 Brix,且具有冷水化不开之特性。
我们在学校都是使用专业的糖度计长下面这样,能测出糖度是最保险的法子。
在家里做的话没有糖度计怎么办呢?也有其他简单的法子比如:
(1) 测温度:达到 104 度既可关火。温度计也没有的话,那么:
(2) 水滴法:将果酱滴入冷水中,下沉时不散开既可(技巧 8)。
不过其实自己吃也不用那么严格,稠一点稀一点都看个人口味。
装果酱的容器最好用玻璃的,先用开水煮过灭菌后晾干或者放入烤箱烤干。
做好的果酱要趁热装入容器,不应过满,距离瓶口 1cm 左右。
然后再倒扣约 10 分钟逼出空气灭菌,接着可以正立,以冷水冷却至 37 度后放冰箱冷藏保存既可。当然也可以一直倒扣至常温放冰箱冷藏。
完成。
从左至右:红茶、咖啡、草莓、芒果、桃、大黄。
煮一大锅可以装很多瓶。
都是一个晚上就做好了不费时间的。
配面包、配酸奶都很好。糖度调高一点保存久一点送人也不错啊。
jmsht
发表于:2014-05-190楼
IP属地:广东
谢谢分享。
来自安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