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鱼
舌尖第二季第三集,有个飞鱼,你们还记不记得?就是在台湾的一个离岛兰屿上的飞鱼,这个据说因为镜头是直接用的 BBC 的被网友抨击了好久。去年交换生快结束的时候,和知友展小明我们两个人去兰屿待了三四天,那会儿刚好是兰屿的飞鱼季,吃飞鱼当然是不能错过的事情
黄色标记处即为兰屿岛。我们在岛上待了三天,尝试了几种用飞鱼做成的食物,有飞鱼炒饭,煎飞鱼以及烤飞鱼。给我的感觉其实飞鱼肉并不是太多。炒饭本身的味道也比较淡,由于没有什么太惊艳到我的,所以味道我现在已经忘记的差不多了,全凭记忆回答。烤飞鱼,因为是和盐酥鸡一起吃的,我是实在比较喜欢盐酥鸡,所以忘记了味道。
羊肉泡馍
个人觉得电视里边掰的过大。像下图这种应该算是掰的还不错的。
舌尖上的中国里出现了关于泡馍这个,我就说说泡馍好了。其实我想说的是,我不太同意舌尖上的中国里关于泡馍那个「大小不一的形状的模块」的描述。在吃泡馍前,你需要将一个完整的饼均匀的掰成黄豆粒大小的馍粒。而你如果掰的个头过大,味道如不进去,嚼起来就像是啃干饼一样。你如果掰的过小。端上来的整碗泡馍都是馍渣。看起来就让人没了欲望。而只有这黄豆粒大小是正合适的,你吃下的第一口,才明白你吃的不是泡馍。
腌笃鲜
春笋最鲜,最适合做腌笃鲜。我们家还会在汤里放入新鲜的肘子,或者鲜的五花肉同煮,火候很讲究。
炒青蛳
这是我在浙江吃到的农家菜,是老妈舅公所在的当地菜馆吃到的。我在家经常吃炒螺丝,但是青蛳会更嫩更鲜些。而且烹制的时候没有那么辛辣,会让食材本身的鲜味直接渗透味蕾。确实不错的料理。但是由于地域所限,很多北方是吃不到的,实在没办法啊....
香椿鸡蛋 + 香椿拌豆腐
每年应季的时候奶奶总会去菜场买最嫩的香椿回来做香椿鸡蛋,或者直接拌豆腐。我只能说对于这种食物,喜欢的人就是喜欢,不喜欢的也没必要强求。曾经十年前随家人在秦岭爬山的时候借宿民居,当晚吃到了味道极其鲜美的香椿,当时是用陕西的辣椒炒的,野香椿的味道比一般香椿更猛烈,极其鲜美。
油爆虾
其实我觉得这道菜考验的不光是手法,还有火力。一般人家里的灶火绝对达不到那种程度。这也就是奶奶对自家煤气灶一定要求过硬的原因。虾要新鲜的河虾,必须是活的,重油,大火。诚然,跟剧里说的一样,经验和手法真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学来的。我只能说我妈和我在我奶的光环下,望其项背。
臊子面
臊子面其实很随性,面和臊子排列组合一下就可以搭配出不错的臊子面。
作为陕西土著,臊子面其实很普通,臊子大概等同于南方说的浇头。但是陕西的臊子多以小粒的肉块和时蔬来呈现。可能是因为西北吃干拌面比较多的缘故吧。
挂面
说实话,手工的挂面还是很不错的,但是现在市面上大部分都是机器挂面,所以不能和剧中的那种相提并论。在陕西,手工挂面仔细点还是可以找得到,口感嘛,比一般的挂面更有质感,不能煮久,由于中空,很快就可以熟,不能泡,煮好立马实用。
菜籽油
其实菜籽油不能算是道菜,作为原料,可能现在市面上确实也不常用了。据她说,安徽的菜籽油不同于其他地方,更香醇,她小时候也不喜欢,但是做菜的时候她家人也会用。可能就是这种最原始的材料,才能做出最地道的菜肴吧。
肉粽
我知道很多人不爱吃肉粽,觉得粽子是肉的简直就是不可理喻,更愿意尝试白粽子,或者蜜饯粽子。但是对于我们家来说,一个结实的肉粽,那是中秋端午节最棒的食物了。
年糕菜饭
记得小时候,奶奶会用宁波带来的年糕做,对,就是剧中说的那个地方。比一般的年糕更糯一些,因为现在买到的年糕干了会开裂,就不好吃了。但是宁波的不一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年糕菜饭胃不好的人也可以吃哦,很好的~
贻贝,淡菜,壳菜,海虹
国内我真没吃过这个,到了欧洲才吃到的,荷兰把它叫 mosselen 海虹或贻贝。经典做饭如法式,用白葡萄酒加香料同煮,时间不能过久,起锅直接食用。荷兰人比较粗放,到了每年的贻贝节,集市上会出现小摊堆满了贻贝,所有人站在摊前吃,烹制的方法是直接煮,熟了就能吃...一天之后就是如山的壳啊~~~
跳跳鱼
不过从前我不知道这跳跳鱼这么难捕捉的,感觉我小时候外公池塘里钓的小鱼炸起来味道也差不多,所以当时吃的时候并没啥惊喜……
2、红烧望潮:望潮就是小章鱼啦,这个我家旁边大小饭馆儿都有。肉比较嫩又有嚼头,没有腥气,只需大口吞咬,方便我这种又懒又好吃的人。我妈妈做的话常常是和排骨一起红烧,两种肉相辅相成,那是一种家的味道(眺望远方)~
炸的跳跳鱼。外观椒盐排骨,炸完后刺都很酥脆,直接一条条往嘴里塞,酥脆好吃!推荐炸!
发表首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