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塞佩·托纳托雷是我非常喜欢的意大利导演,尤其赞赏他不动声色地诗意地讲故事,有些隐喻,有点忧伤。《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等令他声誉鹊起,但我更喜欢托纳托雷于1990年拍的《天伦之旅》(Stanno Tutti Bene)。电影讲述了西西里特拉帕尼省卡斯特尔维特拉诺的一位退休小公务员马泰奥(马切洛·马斯楚拉尼饰演)纵贯亚平宁,看望他的五个子女,令人感怀的故事透着无奈,意大利社会百态、人情世故展示无遗。作为意大利情结深厚的建筑师,在欣赏故事的同时,尤其注意电影里出现的建筑,特别是那些知名的或不那么著名但有意思的建筑,让我们跟着Mateo,由南到北,一路去看看吧!
第一幕:那不勒斯
马泰奥乘火车,转轮渡,再乘火车,到达的第一站是那不勒斯,这个罗马以南最大的城市是混乱和活力、建筑、古迹和美食,以及热情话痨的人民(本人深有体验)的结合体。马泰奥最喜欢的也是最优秀的儿子阿尔瓦罗(歌剧迷马泰奥以名歌剧的角色为他的子女们起名)就在那不勒斯大学担任教职。他先找到他的家,那是市中心的一座公寓,在世界文化遗产那不勒斯历史中心区(centro storico)。寻子不遇他又来到他任教的大学法律系,同样扑空后,返回阿尔瓦罗住所,路经圣多梅尼科马焦雷广场,马大爷遇到了站街女的搭讪,站街女身后就是科里利亚诺大楼(Palazzo Corigliano),现在是那不勒斯东方大学的东方和古代地中海系的所在地。中间纪念方尖碑边是圣多梅尼科马焦雷教堂(Chiesa di San Domenico Maggiore)的背面。
在圣多梅尼科马焦雷广场,马大爷遇到了站街女的搭讪。 [hr]
中间纪念方尖碑边是圣多梅尼科马焦雷教堂背面。 [hr]
右侧“红楼”就是科里利亚诺大楼。 [hr]
右侧“红楼”就是科里利亚诺大楼(Palazzo Corigliano)。
回到阿尔瓦罗住所外,门铃依然无人应答,马大爷只能无奈瘫坐在街边,穿过身后小街可以看到另一个美丽的教堂——Chiesa di Santa Maria Donnaromita的拜占庭式穹顶。
穿过身后小街可以看到另一个美丽的教堂。 [hr]
第二天离开那不勒斯前,老马见到了大跌眼镜的一幕,前一天站在楼顶拿着玩具枪威胁大家的疯子居然真的把楼顶的众多电视天线扔了下来,堆聚在一所教堂前。这座教堂影片里只露了一角,是大圣保禄教堂(Basilica di San Paolo Maggiore)。这座巴洛克风格的教堂立面非常精美在周遭环境中异常突出。
大圣保禄教堂(Basilica di San Paolo Maggiore)。这座巴洛克风格的教堂立面非常精美在周遭环境中异常突出。
对了,影片中还出现了翁贝托一世拱廊的室内场景(老马打电话给儿子),这个十字形玻璃顶的恢弘的室内商业街与米兰的埃曼纽艾莱二世拱廊颇为相似,大概算现今流行的shopping mall的鼻祖吧。
翁贝托一世拱廊。 [hr]
第二幕:罗马
老马搭了便车来到罗马找儿子卡尼奥。进城的地方我们看到了一座怪异的金字塔,这就是塞斯提乌斯金字塔(Piramide di Caio Cestio),右侧是圣保罗门。金字塔建于公元前18至12年,为罗马执政官盖尤斯·塞斯提乌斯的墓,白色大理石覆面,正方形基底边长100罗马尺(合29.6米),高126罗马尺(37米)。由于金字塔嵌入城墙因而得以较好保存,可惜不对外开放。
马泰奥先来到儿子住所,由孙女带路找到了身为左翼政党议员的秘书的儿子卡尼奥。有着政治野望的卡尼奥却只能对着空无一人(只有满墙贴的“群众”群像作品)练习演讲术。儿媳是暖通工程师,正忙着罗马清真寺(Moschea di Roma) 的施工。清真寺由保罗·波尔托盖西(Paolo Portoghesi)设计,是欧洲最大的,建筑面积达3万平方米,可以容纳1.2万教众,同时也是意大利伊斯兰文化中心。对于波尔托盖西,现在的建筑界可能知者寥寥,但在我上本科的后现代流行年代,却是个人物,记得我的小型旅馆课程设计的灵感和参照就来自当时《世界建筑》杂志刊登的波氏作品——阿维扎诺的文化活动中心暨Ignazio Silone图书馆(Centro Servizi Culturali e Biblioteca Civica Ignazio Silone)。这个小型公建引用了罗马废墟和圆形剧场/竞技场的意象,采用圆弧构图,充满巴洛克式的动感和张力。
罗马清真寺。 [hr]
阿维扎诺的文化活动中心暨Ignazio Silone图书馆。 [hr]
卡尼奥带着老爸来到了他(毋宁说他的老板)工作的场所,足够高大上:蒙特奇托里奥宫(Piazza di Monte Citorio),这座由多面手建筑师贝尼尼设计的气派堂皇的建筑正是意大利众议院所在地。
蒙特奇托里奥宫。 [hr]
在地下通道打跑小流氓后马泰奥被带到警局,澄清事实后得以离开,女儿托斯卡得到卡尼奥通知来罗马迎接。这张女儿(托纳托雷的电影手法:切回少女的镜头表征着回忆)身后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圣天使堡。根据丹布朗小说改编的电影《天使与魔鬼》中有大量出境,但在本片只露了尖尖一角。
幕间:公路休息站
在去托斯卡所在的佛罗伦萨的高速公路上,他们在一处休息站就餐,这个休息站横跨公路,我推测就是我拍的这个。
第三幕: 佛罗伦萨
到了佛罗伦萨,托斯卡的“家”,就在著名的圣十字教堂(Basilica di Santa Croce)对面,根据镜头里的窗户形式和对面的教堂高度推测,很可能是靠近转角的公寓。
圣十字广场的这个公寓很可能就是电影里托斯卡的“家”。 [hr]
马泰奥以为的大牌演员托斯卡其实是一名内衣模特,她的拍摄场所却也不是寻常影棚studio,而是圣母领报广场上布鲁乃列斯齐受丝绸同业公会委托设计的孤儿院(L’ospedale degli Innocenti),属于早期文艺复兴建筑的代表,对着圣母领报广场有一条比例精美的敞廊。孤儿院的功能一直持续到1875年,如今孤儿院陈列着波提切利、皮埃罗·迪·科西莫以及吉兰达约等的作品。
在这个建筑的二楼敞廊可以看到西南不远处的百花圣母教堂穹顶。 [hr]
孤儿院面对圣母领报广场有一条比例精美的敞廊。 [hr]
托斯卡让老爸自豪的表演秀是在孤儿院内这个秀丽的长方形院子里。 [hr]
蓝线是拍内衣照片的敞廊;红色表示时装秀的院子;橘色是百花教堂 [hr]
幕间:里米尼
去米兰的火车上,马泰奥邂逅了一个夕阳红旅游团,并跟一位优雅漂亮的女士惺惺相惜,于是跟着去了里米尼,但对儿女的思念还是令他婉谢了红颜知己的相邀,重新迈上去米兰的寻子之旅。
空寂的里米尼海滩,夏天这里人山人海。 [hr]
知己的优雅告别。 [hr]
第四幕:米兰
老马来到米兰,走出米兰中心火车站。火车站不远其实有著名的吉奥·庞蒂和奈维设计的优雅的倍耐力大厦,但影片里没有,也就不说了。
老马的儿子古列尔莫是乐团的大鼓手,影片里是在斯卡拉剧院排练。老马路遇正在维修施工的大教堂广场。
据说这个剧场里的工作人员就是导演托纳托雷客串的。
在古列尔莫家里露台,老马看到了奇异的景色:不仅有大教堂Duomo,还有夜空中飞舞的萤火虫,虽然这只是孙子的把戏,但还是非常炫酷梦幻的场景。在露台上我们跟着马泰奥看到了米兰的两大代表建筑:大教堂Duomo和贝拉斯卡塔(Torre Velasca),前者不用细说,后者由BBPR设计,是富有米兰气质的现代塔楼。
米兰大教堂Duomo [hr]
贝拉斯卡塔(Torre Velasca) [hr]
贝拉斯卡塔(Torre Velasca) [hr]
超级歌剧迷马泰奥来到不远的斯卡拉歌剧院。
配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尼也客串了一回指挥,本片(以及几乎所有托纳托雷电影)的作曲就是莫大师,主题音乐非常好听。
第五幕:都灵
最后一站,都灵,马泰奥在都灵火车站受到女儿诺尔玛一家的迎候。在Porta Nuova的这个火车站有一百五十年是的历史,和伦敦水晶宫一样是早期运用铁制结构和玻璃等新型材料和工艺的典范,二战中遭到破坏后修复,著名工程师奈维的技术建议起了关键作用。这个穹顶下的大厅非常优雅,气质高贵。
都灵火车站大厅。 [hr]
1860年代的火车站。 [hr]
诺尔玛上班的SIP公司,实际上是个大学的教学楼,位于Via Sant’Ottavio的Palazzo Nuovo,是都灵大学的主要建筑之一,人文系所在地,从1961年至1966年由建筑师 Gino Levi-Montalcini,Felice Bardelli,,Sergio Hutter e和Domenico Morelli设计。这个建筑设计很现代,由主楼和后面的一排阶梯教室组成,从外观可以看出阶梯教室的形态,大概可以算“剖面外露”的手法。
这个楼往西隔了一个街区就是著名的都灵地标建筑——安托内利尖塔(Mole Antoneliana)。可以从影片这个截屏看得很清楚。
安托内利尖塔高167米,1862年建造时打算用作犹太教堂,1990年代起作为国家电影博物馆。他的形象如此深入人心,甚至出现在二欧分的硬币上。
马泰奥无意间知道了诺尔玛的真相,她并不是经理而只是接线员,而且面临婚姻危机,只是为了不让老人失望而编造了荣耀幸福的假象。老马失望地不辞而别,孤独徘徊街头,甚至在市场与流浪汉们一起在一个大纸箱里过了一夜,正是在这里他似乎看到了他的孩子们向他道出了艰难残酷的现实。这个市场也是都灵非常著名的场所,在共和广场,叫做Mercato di Porta Palazzo。白天是摊贩糜集的市场,晚上则成为庇护流浪者的家。
终曲:卡斯特尔维特拉诺
失望无奈的马泰奥回到家乡,在老伴的幕前,他说:他们一切都好!
由此,我们的建筑之旅也划上了句号。Stanno Tutti Bene! 建筑们一切都好!
jmsht
发表于:2015-05-250楼
IP属地:浙江
喜欢
来自安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