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汇率:1欧元= 8.265179元人民币

  • 在科技小院上一堂思政课(解码·思政课怎么上)

    海外网 发表于:2024-07-03 赞一个(0) 收藏     分享到朋友圈     0 1443

    清晨6点,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曼洪村的多年生稻试验田里,云南大学农学院博士研究生李凌宏和团队师生正忙碌着。穿着雨靴,戴着草帽,十几名师生忙着给水稻做杂交。

    “最近天气很热,温度太高水稻杂交容易出现假杂种的问题,所以下田时间要尽早。顺利的话,我们一天能给上百株水稻做杂交。”李凌宏说。收集数据、监测水稻秧苗的生长及营养状况、土壤环境……团队成员每天要在田里待上七八个小时。

    4年前,云南大学农学院多年生稻研究团队来到西双版纳景洪、勐海等地租下试验田,建起科技小院,定期进行科研实践。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云南大学积极探索思政教育和人才培养融合新模式,将思政教育学校教室延伸到田间地头,构建起“大思政”多维育人体系。越来越多的学生像李凌宏一样,走出教室,扎根田野。

    “建立科技小院,是想让多年生稻技术快速走进农户、走进乡村,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更重要的是,依托科研,培养一批知农爱农的创新型农业科技人才。”云南大学农学院院长胡凤益说,“农学试验需要‘五得’——能在田间地头里干得、能和邻里乡亲说得、能在水田旱地中走得、能在繁重劳作后吃得、能在茅屋棚户里睡得,这样才能真正融入这片土地。”

    临近中午,一场大雨突如其来。师生回屋吃午餐,香喷喷的米饭正来自师生们亲手培育的多年生稻。

    “雨停了!”饭还没吃完,天空突然放晴,师生赶紧放下碗筷,匆匆回到田间工作。“有的父本到中午会开花,得抓紧时间抖粉,顾不上吃饭了。”李凌宏说。

    “水稻产量怎么样?”“我们家水稻遭虫了,怎么办?”……试验过程中时不时有村民前来,咨询科学种植相关知识。

    “我们已经成了村里的新村民,和村民既是邻居也是农友。”李凌宏说,“扎根生产一线,我意识到要学习更多知识,将科研实践转化为应用经验,服务和帮助乡亲们。”

    近年来,云南大学以“只有深刻地理解中国,才能更好地建设中国”为主题,实施“理解中国育人计划”。“我们在全省建设了12个实践教学国情调研基地,还建成沉浸式教育体验中心,打造思政融媒体节目‘你好,大学生!’,努力推动思政课讲活道理、有声有色。”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朱丹说。

    “我们将继续推进思政课的内涵建设,分专业完善思政课建设质量标准,强化育人特色,提高育人能力,引导学生为国读书、为国成才、为国服务。”云南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王帆说。(记者 李茂颖)

    《人民日报》(2024年07月02日12版)


    来源:海外
    版权声明 凡标明奋斗在意大利编译的文章,均为奋大独家编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快速回复

    高级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入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