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汇率:1欧元= 8.299794元人民币

  • 文化中国行丨探秘千年古韵 看中国古琴如何焕发新生→

    海外网 发表于:2024-07-13 赞一个(0) 收藏     分享到朋友圈     0 1801

    假期间,故宫博物院的参观预约火爆,其中专门以院藏古琴和曲谱为主题的展览也迎来更多游客,展览以实物加古琴还原演奏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中国古琴文化的魅力。

    古琴馆内“大圣遗音——古琴文化展”,55件与古琴相关的文物集中亮相,其中包括晚唐的飞泉琴、南宋的海月清辉、明琴蕉林听雨等9把珍贵古琴。

    展览特别设置古琴谱《秋鸿》图谱册为主题的空间,配合演奏视频游客展示这套古谱活化演奏的成果。

    这套故宫藏《秋鸿》曲,每个段落的精美插图,为打谱者提供了可靠的感受依据。

    修旧如故 为古琴注入新生

    古琴艺术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修复古琴对于恢复古代琴音有着重要作用。近日,总台记者来到西安音乐学院的一个古琴修复现场,了解古老乐器是怎样被注入新生命的。

    当记者来到西安音乐学院中国琴学研究室时,古琴学者、斫琴修复专家李明忠先生和女儿李村正在对两张国家馆藏的传世藏琴进行修复,经初步鉴定,这两张琴来自明清之际,甚至更早。

    西安音乐学院教授 李村:这个是咱们传统的大漆,野生土漆,和现在的这个化学用漆是不一样的,是纯天然的。

    陕西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李明忠:树上直接割下来直接用。

    古琴修复是一项极其复杂和精妙的工艺。

    西安音乐学院教授 李村:它们的伤损情况不一样,比如说它随身的这些配件和部件都是明(代)清(代)的,或者是更早时间的材料

    尽管已78岁高龄,李明忠先生仍坚持在中国琴学一线工作。见面当天,西安的气温达到了38℃,但工作间并未安装空调,只因修琴对湿度、温度要求极高。据李老介绍,三伏天是修琴的最佳时间。

    “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古琴是文人的代表,也是传统文化思想的代表。

    能否带着情感并用历史的眼光去理解、认识一张琴,是决定修琴成功与否的第一步。

    陕西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李明忠:如果不懂得中国的周秦汉唐以来的这些历史,不单弹琴弹不好,做琴也未必能做好。

    “修旧如故”是他一贯的理念,和其他的制琴技艺不同,古琴修复除了要懂琴,更要懂乐、懂弹奏。

    陕西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李明忠:外形修好了只占30%,工艺(外形)让它完全一样都不困难,最困难的是它的音声品质要恢复到它原来。

    为了达到最佳效果,李老甚至发明不少操作工具,他的双手也因常年修琴,留下了岁月的痕迹。截至目前,李老已主持完成共计108张唐、宋、元、明、清国家级馆、所藏琴的抢救性修复。在他的影响下,女儿李村继承父业,长期从事古琴教学与研究工作

    西安音乐学院教授 李村:无形当中这份使命和这份责任也就自然而然地压到我的肩上。从情感的角度来讲,我也会自觉地承担这项事情。


    来源:海外
    版权声明 凡标明奋斗在意大利编译的文章,均为奋大独家编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快速回复

    高级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入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