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汇率:1欧元= 8.306268元人民币

  • 开放之声 进博之约|向中国 向世界 向未来

    海外网 发表于:2024-11-07 赞一个(0) 收藏     分享到朋友圈     0 1111

    黄浦江畔,“四叶草”又一次迎来四海宾朋。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11月5日在上海开幕。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96家展商跨越山海前来赴约。

    商务部部长助理唐文弘介绍,本届进博会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到297家,创历史新高,186家企业和机构成为七届“全勤生”。

      11月5日,参会者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展馆间的通道上行走。新华社记者 徐亮 摄

    新西兰纽仕兰乳业有限公司是七届“全勤生”之一。公司执行总裁罗伊·范登克说,“进博会的溢出效应不断放大,极大提升新品布局速率。”

    得益于中新自贸协定升级,所有从新西兰出口中国的乳制品都享受零关税,这为两国乳制品企业合作开辟了更广阔前景。

      11月6日,参会者在第七届进博会食品及农产品展区了解新西兰深海鱼油等膳食添加剂产品。新华社记者徐亮摄

    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背景下,进博会迸发勃勃生机,凸显与会各方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和信任。

      11月6日,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 促进企业质量发展”分论坛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新华社记者 殷刚 摄

    企业要做大,没有中国市场是不可能扩大。”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总会长吴逸平说。

    “在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庞大的市场、多元化的人才库,以及来自各类客户的丰富应用场景,对最前沿技术不断增长的需求。这些因素为像我们这样的跨国公司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凯傲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郭进鹏说。

      11月5日拍摄的马来西亚馆。新华社记者 殷刚 摄

    收获订单、开拓市场、洽谈合作、共同成长……进博会助力各国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同时,从“在中国中国”到“在中国惠全球”,越来越多跨国企业通过进博会向全球展示最新创新成果。展馆内随处可见的首发首秀更是吸引着观众驻足停留。

      在第七届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赛诺菲展台,其免疫炎症领域明星产品达必妥携慢阻肺病新适应症在中国首展(11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这是11月6日在第七届进博会汽车展区拍摄的在亚洲首次亮相的米其林月球探测车轮胎。新华社发(陈浩明 摄)

      11月6日,观众在第七届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观看一款人型机器人跳舞。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GE医疗同样连续七次参加进博会,今年携17款最新的创新成果参展亮相。GE医疗展台工作人员说,进博会是他们非常非常重要的展示新品的舞台。

      11月5日,参观者在第七届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诺华展台利用AR技术体验放射配体疗法(RLT)的治疗过程。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2018年首届举办以来,进博会持续发挥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功能,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11月6日拍摄的第八届进博会签约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第七届进博会中国东航交易分团秘书长毛为民表示,在本届进博会上,东航意向与来自于世界10个国家和地区的18家企业签订19份采购协议,整体进口签约金额将创历史最高。

    科泽尼农场业务发展主管罗伯特表示,他们已经获得了一份投资者名单。“中国投资者不仅在考虑将牛油果进口中国,还在考虑投资南非的农业。”他说。

    巴基斯坦客商哈比说,进博会不仅是巴基斯坦和中国文化交流的桥梁,也是经济的桥梁。

    赛诺菲大中华区副总裁朱海鸾说,能够把中国的创新体系融入到全球的创新体系。

      11月6日,表演者在第七届进博会国家综合展的哈萨克斯坦展馆演奏乐曲。新华社记者张可任摄

      11月6日,观众在第七届进博会食品及农产品展区品尝红酒。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以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是实现中国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为世界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11月5日拍摄的第七届进博会中国馆。新华社记者 杜潇逸 摄

    本届进博会首次设立新材料专区,升级创新孵化展区。行走在展馆内,可以明显感觉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氛围更浓、成色更足。

      这是11月5日拍摄的第七届进博会创新孵化专区现场。新华社发(周心怡摄)

    今年第四次参展进博会的巴西企业书赞桉诺是全球大型商品浆生产商。书赞桉诺将在进博会上发布新的创新生物基产品,希望为中国的绿色转型作出贡献。

    “把开放的蛋糕做大”“把合作的清单拉长”,越办越好的进博会持续释放“开放红利”——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共享的大市场,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让合作共赢惠及世界。

      这是11月4日拍摄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场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凡军 摄


    来源:海外
    版权声明 凡标明奋斗在意大利编译的文章,均为奋大独家编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快速回复

    高级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入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