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灯是中国春节的传统符号
在许多农村地区及城市周边
都有着“请龙”舞龙的年俗
1月24日,城南龙灯厂2024年以来生产的第一万条传统龙灯,从陈列馆中被“请”出。
对江西省级非遗城南龙灯
代表性传承人史克滨来说
从小年到元宵节的这段时间
是厂里最忙的时候
“目前长龙的销售量已破万条
其中这个月的销量占了全年的1/3”
史克滨说
如今的订单以网络为主
也有为了仪式感专门来线下“请龙”的
图为城南龙灯厂的工人们正在加紧赶制龙灯。
史克滨所在的江西南昌青云谱区城南村
有着700多年的扎龙灯、舞龙灯历史
村里不仅有舞龙队
还将一栋传统民居改造成
城南龙灯陈列馆
58岁的史克滨师从父辈扎制龙灯近40年
传统的城南龙灯制作有几十道工序
全部需要手工完成
制作一条大龙灯要一个月左右
其中龙头扎制最为关键
是功夫活也是苦力活
史克滨手上被竹篾划伤的口子
总是刚长好又出现
但想到每一条被“请”走的龙灯
都代表着一个地方的年味
骨子里的龙灯情结支撑着他继续做下去
史克滨正在扎制龙头。
城南龙灯厂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
最早只是个小作坊
一年卖出的龙灯不足二十条
因为制作的龙灯质量好
史克滨的生意从村里做到市里
从省内再到省外、国外
但传统龙灯的市场毕竟有限
意识到市场瓶颈的史克滨
在保留龙头核心制作技艺的同时
开始根据现代人的需求对城南龙灯进行改良
竹制龙身骨架远距离运输易损
他就用韧性好的塑料代替竹子
夜间舞龙用明火会有消防隐患
他就在龙身、龙头加上LED灯
组织舞龙难凑齐人、体力不好的人舞不动
他又研发了可单人独舞、老少皆宜的
迷你龙灯——彩带龙
城南龙灯的迭代过程:传统长龙——发光龙——彩带龙。
“非遗传承应该与时俱进
就像我们村最早舞的是板凳龙
后来逐渐被布龙取代
我希望能引领当代人的舞龙文化
龙的传人要舞龙
首先要从娃娃抓起”
史克滨有自己的大梦想
“彩带龙的设计初衷是
为了方便低龄孩子参与舞龙
最轻的彩带龙只有200克
龙头也延续了城南龙灯萌态可爱的外观
让孩子们从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史克滨说
迷你龙灯从2020年推出至今
他先后赠送给了60余所中小学、幼儿园
史克滨的彩带龙销量达到2万余条
是传统长龙的两倍
60%的彩带龙订单来自中小学校园
每到大课间
南昌三中青云谱校区的操场上
几百条彩带龙在孩子们的手里
上下翻飞、甚是好看
舞彩带龙成为了这所学校的特色课间操
还能帮我强身健体”
学生胡心岑说
但从2017年开始
她通过网络向史克滨购买了
数条长龙和上百条彩带龙
“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立竿见影
6个班爆满
美国孩子因为龙灯
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表演时感觉自己像superstar”
这是中国龙赋予的自信
因为演出效果好
关春梅就组建了一个城南龙灯团购群
目前
已经有数十所学校购买了城南龙灯
作为节庆活动的道具
“唐老鸭、米老鼠在中国几乎无人不知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古老图腾
史克滨的下一个梦想
是希望城南龙灯成为
世界认识中国的一扇窗
让中国龙灯成为世界性的吉祥符号
记者:袁慧晶 郭杰文
部分影像素材支持:
江西南昌青云谱区宣传部
南昌城南龙灯实业有限公司
来源:海外网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