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汇率:1欧元= 8.386936元人民币

  • 这所中学开学,师生跨越3000公里双向奔赴

    海外网 发表于:2025-03-02 赞一个(0) 收藏     分享到朋友圈     0 1449

    新华社西宁3月1日电(记者汪伟、张龙、周心怡)“我住黄河源,君住长江尾,江河奔腾不息,承载深情厚谊……”新学期,悠扬的歌声回荡在青海省西宁市果洛西宁民族中学课堂上。这是上海援青音乐教师阚延俊的新学期第一课。

    2月23日拍摄的青海省西宁市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校歌的歌词,就是这所学校双向奔赴的故事——

    凌晨5点,迎着月光,穿过积雪的山路,来自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马可河乡的学生尕玛代东,乘车赶往果洛西宁民族中学迎接新学期。800公里的山路,需要坐上一天车。

    上海,收好女儿送的画(全家福),给妻子一个大大的拥抱,阚延俊转身奔赴2000多公里外的西宁市,开启他的新学期。

    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是上海在青海省会西宁援建的学校,接收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果洛学生。两地相隔近3000公里,上海选择在西宁建“飞地”学校,是因为这里教育资源更丰富,相对较低的海拔也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2月25日,青海省西宁市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学生在食堂打饭。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每年开学,师生都是这样双向奔赴。

    果洛地处黄河源头,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平均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环境最艰苦的自治州之一,“上好学”是当地学子的愿望。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坚持15年接力教育援青,把“上好学”的希望带给牧区学子。

    阚延俊是第五批援青教师,这个学期是他三年援青的最后一段时光。他今年离开家时,正在读小学二年级的女儿问他:“爸爸,今年暑假你就回来了吧。”

    “会吧……”阚延俊差点被自己的迟疑震惊到。临近援青结束,他脑子里经常蹦出一个想法——申请援青延期。

    “这里太需要教师了,果洛州很多学校音乐课或是语文老师在代,或是数学老师在代。”阚延俊记得一次到州上培训当地音乐教师,回到西宁后,州里老师经常问,小阚老师什么时候再来。

    2月25日,青海省西宁市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学生在课间活动时打篮球。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对优秀教师的渴望可以从每名孩子身上感受到。尕玛代东对记者说,他想考警校,将来当一名警察。在这里上学,这个愿望就可能实现。

    这所学校建校以来,已累计招收1400多名果洛学子,目前在校学生800人。学校首批高考本科上线率约68%,突破果洛本科上线率长期低于20%的局面。

    毗邻西宁的青海省海东市,另一所“飞地学校”——果洛海东中学正在加紧建设。“上好学”是每个家庭的愿望,也是每名孩子的希望。正是这份希望,让黄河源头与长江入海口连在一起。

    开学,这所学校的主题是感恩这份双向奔赴。(视频记者:汪伟 张龙 贾远琨 周心怡)

    部分视频素材来源:班玛县融媒体中心


    来源:海外
    版权声明 凡标明奋斗在意大利编译的文章,均为奋大独家编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快速回复

    高级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入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