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汇率:1欧元= 8.294128元人民币

  • 传统诗词何以打动当代青年(青年观)

    海外网 发表于:2025-03-16 赞一个(0) 收藏     分享到朋友圈     0 1558

    “我初心如是,老亦如此”……前不久,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带来的原创话剧《苏堤春晓》担纲黄浦文化中心·大上海剧场的开幕大戏,5场演出的门票早早售罄,苏东坡的一生际遇让许多年轻观众热泪盈眶。从海南儋州东坡书院里络绎不绝的年轻“坡粉”,到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的热映,流传千载的古诗词,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击中当代年轻人的内心。

    古诗词之所以能在现代社会中俘获年轻人,其背后是文化观念在发挥作用。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与价值理念,与当代年轻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们感叹:小时候背过的诗,是长大了才读懂的人生。就拿“东坡热”来说,许多年轻人热衷于沿着苏东坡在海南游历的足迹旅行,在这个过程中感悟苏东坡的人生历程,寻找对抗困境的勇气。在“内卷”与“躺平”的拉扯中,“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豁达,成为治愈焦虑的良药;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中获取信心,年轻人相信自己总有发光发热的机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留下的这些智慧结晶,给予年轻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引导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如此深刻地触动当代青年,不仅仅是因为其中蕴含了年轻人关注的话题,更本质的原因是与当代青年向上向善的精神追求相契合。当代青年生活在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他们渴望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能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自我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如青年国风乐团自得琴社的创作者唐彬,被岳飞的民族气节触动,于是创作了管弦丝竹齐奏之曲《满江红》,以音乐的形式给予听众力量。通过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年轻人能够汲取其中的养分,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激励他们在自己的学习工作中追求卓越,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此外,传统文化在传播形式上的创新也为其赢得年轻受众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传统诗词借助短视频、社交媒体、线上展览等多种形式,以更加生动、形象、便捷的方式呈现在年轻人面前。视频网站上,有博主耗时4年,拍下了古诗词里的中国,让“黄河之水天上来”等诗句成为呈现在眼前的真实场景,让年轻人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到诗意。这些创新的传播方式,打破了传统文化与年轻人之间的时空隔阂,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和喜爱。

    古诗词在当代青年中深受喜爱,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生动实践。它不仅为年轻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也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应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让更多年轻人走进传统文化的世界,在传承中弘扬,在创新中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李卓尔)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16日 05 版)


    来源:海外
    版权声明 凡标明奋斗在意大利编译的文章,均为奋大独家编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快速回复

    高级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入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