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王 翔摄
4月23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开幕,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家中外企业,携超百款新车及前沿技术亮相。
在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以宝马、奥迪、安波福、大陆集团等为代表的跨国车企及供应链巨头,通过首发本土化产品、公布重磅投资计划,向中国市场传递了深度参与、长期深耕的坚定信心。
本次车展成为全球车企展示智能化、电动化成果的重要舞台。大陆集团展示了面向中国市场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其集成式辅助驾驶系统通过本土化算法优化,可适配中国复杂的路况场景;安波福首发了由中国团队研发的风河实时操作系统和虚拟化平台,为智能汽车提供自主可控的“数字底座”。
同时,跨国车企正以“真金白银”加力耕耘中国市场。安波福宣布,其武汉连接器新工厂和上海英凯博自动化工厂将于下半年投产,进一步强化本土供应链能力。大众汽车集团则深化与地平线的合作,成立合资公司,研发面向中国市场的L2++级辅助驾驶系统。
外资外企积极参与上海车展并加大在华投资,源于中国市场的多重优势。中国16年蝉联全球最大汽车产销国,新能源汽车占新车总销量的比重已突破40%,且消费者对智能网联功能的需求强烈;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快速发展,拥有完整产业链、大量科技人才以及活跃创新生态,吸引外企共同参与创新合作。
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顾春霆表示,上海车展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外资外企的积极参与体现了中国市场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强大吸引力,也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汽车产业与全球的融合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付炳锋认为,外资与本土企业的交流合作,将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全球汽车产业向智能化、低碳化方向迈进。
“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更是技术创新的策源地。”安波福中国及亚太区总裁杨晓明表示,公司将完善本土供应链配套能力,并助力中国车企开拓海外市场。大众汽车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引领智能汽车转型,我们的研发、生产与生态布局必须与中国同频共振。”
上海车展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外资企业正以“深度本土化”重构与中国市场的关系,不再局限于技术输出,而是通过与中国伙伴的协同创新,共同定义下一代智能汽车标准。
这场“双向奔赴”不仅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也为跨国企业开辟了新增长极。正如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所言:“中国市场的规模与创新活力,将决定全球车企未来10年的竞争力。”
上海车展以开放姿态书写了新的篇章。外资企业的热情参与,既是对中国市场潜力的认可,亦是对合作共赢理念的实践。在智能化与电动化的浪潮中,中国汽车产业正以更包容的生态,引领全球汽车工业驶向未来。(本报记者 刘士安 沈文敏)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24日 第 03 版)
来源:海外网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