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岛按】
你知道中国有多少棵树吗?
近日,由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首次对全国树木数量进行测算,绘制出中国首张“树密度地图”。
截至2020年,中国树木总数为1426±3.5亿棵,相当于实现“人均百树”。
为什么要“数”树?怎么“数”才科学?侠客岛邀请了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所长郭庆华,一起来听他的讲述。
一
中国有多少棵树?
在完成调查前,说实话,我对这个数字也没概念。
现在,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根据我们的调查估计,截至2020年,中国大约有1426亿棵树,中国人均拥有约100棵树。
在研究中,有很多有意思的发现——
从植被类型看,寒温带针叶林植被区以约720棵/公顷的树密度,贡献了全国超六成的树木(约879亿棵树);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的树木密度最高,约989棵/公顷。
从地理区域看,西南地区树最多,约360亿棵;东北、东南、西南地区的树木数量和密度,显著高于北方和西北地区。从流域看,长江流域以约496亿棵树的绝对优势居于首位,东南诸河流域、西南诸河流域、珠江流域与松辽流域等,均有超100亿棵树。
从省域看,四川、黑龙江、云南和广西的树木数量均超过100亿棵,占全国树木总量的32%。其中,四川凭借复杂地形和多样气候条件,树木数量达全国之首。而在人均数量上,西藏位列第一,人均拥有近2000棵树。
无人机在为树林做“CT扫描”。图源:受访者供图
三
有人问,现在AI这么火,你们用上了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如果说激光雷达和相机是眼睛,那AI就是智慧大脑。无论在硬件端还是软件端,AI都是我们的好帮手。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个难题:同一片树林的地表是有起伏的,如果要知道这里面每棵树的高度,显然不能把所有树都放在同一个水平面上计算。
因此,我们针对地形的起伏,把包含AI算法的模组固化到硬件中,这样就可以针对地形起伏来调整飞行高度。
AI在软件端的应用就更重要了。
试想,在上千平方公里或更大面积上采集出的巨量数据,如果都靠人工去提取关键数据点,那要等到什么时候?这时就要用上AI算法,比如怎么建立一个AI模型,让它自动提取森林的结构参数等。
AI要做的,就是解读上面说的CT扫描片,发现其中的关键信息,再整理成报告,形成树密度地图等。
激光雷达点云单木分割结果。图源:中国环境
四
十年“数”树,我们是认真的。我觉得我们干了件很酷的事。
当然也有人问:做这事的意义是啥?
其一,树的数量和密度是生态系统质量的晴雨表,一个地方生态好,树密度就会高一点。反之亦然。
其二,现在全球都面临应对气候变化的时代课题。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这些年人工林的种植面积居世界首位,未来我们还将继续为地球增添绿色。
基于这些考虑,我认为摸清树木家底十分重要。这项工作可以为我们更高质量地种树提供数据支撑,比如,在哪里种树,种什么类型的树,种多少棵树等。因此我们团队多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做森林研究。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研究,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采访整理/一鹤
编辑/点苍、辛夷、云鹤
来源/侠客岛微信公众号
来源:海外网
快速回复